我們都知道日本有一套獨特的禮儀及規矩,到餐廳吃飯時你會受到熱情而有禮的招待,品嚐到美味的料理,讓外國人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。但在一些細節上可能跟你的國家文化不同,讓你感到有些困惑,現在就來分享我的個人經驗,看看這些在日本吃飯時需要注意的事情……
突然端上來的小菜是免費嗎?
日本的餐廳通常不收取服務費,也沒有給小費的文化,但你在帳單上卻會看到一筆不明的收費,叫作「お通し」(Otoshi)。這在居酒屋十分常見,當你點好餐,你的飲品會先被端上來,連同一碗小小的料理,正是稱為「お通し」。這個前菜不是店家給你的免費招待,而是作為收取座位費的名目。お通し字面上的意思是「通過」,這是不明文的座位費,而且料理的內容你不能要求,端來什麼你都要接受。而且「お通し」通常不會是豐富的料理,可能是沙拉、漬物、關東煮,幸運的話會遇到好吃的料理,但遇上外國人不太習慣的食物時,只好喊倒楣,為這盤不喜歡的料理付錢了。
肉類在前,還是先吃沙拉?
一盤豐富的定食端到你的面前,你會先吃什麼?這是我第一次跟日本人用餐時的體驗,記得有一次跟一群香港朋友和一名日本人一起吃外賣披薩,香港的朋友都是馬上向熱騰騰的披薩伸手,只有那名日本女生默默在吃沙拉。後來在日本用餐時,也經常留意到日本人都是先吃沙拉、喝口味噌湯再慢慢向主菜跟白飯埋手,每次看到他們悠然的動作,我的腦內都會響起母親的聲音「菜要冷掉了,快吃!」。
日本人認為在吃飯時應該最新吃一點蔬菜,如沙拉或是涼拌的蔬菜,讓食物纖維塞滿腸道,而免消化吸收過快。另外,他們喜歡採用「三角吃法」,把米飯、配菜、湯品三者平均地依序食用,所以你會看到日本人先喝口味噌湯,吃點飯又喝口湯,吃完飯再把湯喝完,跟香港的家庭先喝湯再吃飯,或是吃完飯才喝湯的習慣完全不同。
在日本餐廳吃剩是否不禮貌?
很多外國人都會問一個問題 – 在日本吃剩飯是否不禮貌?我想不只在日本,在任何地方也是把菜吃光才是對廚師的尊重,以及不會浪費食物。但如果你真的飽到吃不下,即使吃剩了,日本人也不會特別對你作出不禮貌的對待,可以放心,而且吃剩飯的日本人比比皆是。不過有點尷尬的是,如果你品嚐傳統日式宴會料理,那很有可能服務員會等你吃完整道菜才端上下一道菜。雖然你真的免為其難吃剩了,為表示你對食物的欣賞,你可以在離開時跟廚師或店員說一句「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」(Gochisousamadeshita,謝謝接待的意思)。如果你自問是胃口超級小的人,當然最好在下單時就點小份的,例如「ご飯少なめで」(Gohan sukunamede)要求米飯減量,那就不會造成浪費了!
為什麼吃剩不能帶回去?
跟港台文化不同,日本沒有把吃剩的食物帶回去的習慣,這是因為店家擔心食物在外帶時會出現食物中毒的危險,需要承擔責任。所以即使你買件蛋糕/甜點,店員也會很仔細的問你打算放置多個小時,然後決定給你多少包保冷劑,確保在你回家享用前食物都沒問題。基本上日本料理餐廳都不能外帶,反而在韓國料理、印度料理等餐廳會比較容易通融一下,不過起司等容易變壞的食物,還是很可能被拒絕的,建議還是放棄外帶吧!
雖然兩地文化有些小差異,但用餐時最重要還是好好享受食物,而且日本料理的美味絕不會讓你感到不習慣,好好在日本品嚐美食吧~
延伸閱讀:日本料理吃法你真的懂嗎?壽司、蕎麥麵、茶泡飯、壽喜燒、文字燒正宗吃法,以免在餐桌上出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