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日本訊息】被UNESCO登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日本文化「來訪神」是什麼?

十一月 30, 2018發佈於日本訊息:http://jpninfo.com/tw/87705

日本文化源遠流長而獨特,在過去,能樂、歌舞伎、和食及和紙等已經相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列為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,這是一項國際公約,被認定後會獲得保護與尊重、得到國際援助與合作,以及提高了國際間對其認知與評價,對於該文化以及國家來說都是十分重要。

而在2018年11月29日,日本又有一項傳統活動正式加入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的行列了,現在就來認識一下吧!

什麼是「來訪神」?

最新登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日本文化是「來訪神 面具.扮裝的眾神」(来訪神 仮面・仮装の神々),這其實是由日本政府提案,把8個縣的10個活動集合成一項文化。那麼來訪神到底是什麼呢?

來訪神是指每年一度在特定的時期到訪人間的神,在大多場合中,這些「神」會以面具、扮裝的姿態出現,為人類帶來幸福及富裕。而在活動中,則由該地方的居民裝扮成「神」來演繹這個傳統。

而這次被日本政府選擇加在「來訪神 面具.扮裝的眾神」中的活動分別為:

1. 吉浜のスネカ(吉濱的Suneka祭) – 岩手縣大船渡市
2. 米川の水かぶり(米川的澆水祭) – 宮城縣登米市
3. 男鹿のナマハゲ(男鹿的生剝鬼節) – 秋田縣男鹿市
4. 遊佐の小正月行事(遊佐的小新年活動) – 山形縣飽海郡遊佐町
5. 能登のアマメハギ(能登的Amamehagi祭) – 石川縣輪島市・鳳珠郡能登町
6. 見島のカセドリ(見島的Kasedori祭) – 佐賀縣佐賀市
7. 甑島のトシドン(甑島的Toshidon祭) – 鹿兒島縣薩摩川内市(下甑島)
8. 薩摩硫黄島のメンドン(薩摩硫黄島的Mendon祭) – 鹿兒島縣鹿兒島郡三島村(薩摩硫黄島)
9. 悪石島のボゼ(惡石島的Boze) – 鹿兒島縣鹿兒島郡十島村(惡石島)
10. 宮古島のパーントゥ(宮古島的Pantou) – 沖繩縣宮古島市(宮古島)

活動內容

在這10項活動中「甑島のトシドン」在2009年已被登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,在2016年日本政府提案加上8個活動以「來訪神 面具.扮裝的眾神」的名義再申請,在2017年再增加2個活動,最後在2018年終於成功登錄!接下來看看每個活動的內容吧!

吉浜のスネカ

  • 這是每年1月15日舉行的活動,跟秋田的生剝鬼節相似,一些人負責戴上“鬼”的面具到訪各處民居,懲治懶惰的人。這裡的“鬼”有著獨特樣子,看起來像一隻狗,而服裝上則會加上當地特產鮑魚殼,一邊行走一邊發出「Garagara」(ガラガラ)的聲音。
  • 米川の水かぶり這是每年2月在五日町舉行的活動,只限男生參與。所有男性會穿上由稻草製成的特色服裝,臉上塗滿炭,然後一起前往大慈寺參拜。這是為了祈求消除火災的祭典,所以他們在途中會向當地的房屋屋頂繞水,由於傳說區外的人參與會引起火災,所以遊客只可觀看而不可參與。
  • 男鹿のナマハゲ秋田的生剝鬼節非常有名,人們在節日當天會裝扮成生剝鬼造訪村裡的家家戶戶。
  • 遊佐の小正月行事這個活動在每年1月舉行,每個村落的日子不同,滝ノ浦在1日、女鹿在3日、烏崎則在6日。形式也跟秋田生剝鬼節相似,只是名字叫作「Amahage」(アマハゲ),服裝有少許分別而已。
  • 能登のアマメハギ這個活動在每年1月6日、14日及20日在輪島市不同地區舉行,能登町會於節分之日(2月3日)舉行。同樣跟秋田生剝鬼節相似,年輕人及小孩子會戴著面具四處拜訪民居,原意為在農閑期快要完結前懲治懶惰的農民。
  • 見島のカセドリ
    活動有著350年傳統,カセドリ(kazedori)被認為是神的使者,是一對雌雄的雞。在每年2月第2個星期六的晚上兩名單身男性會裝扮成カセドリ,然後從熊野神社開始到訪每家每戶,祈願家庭安全與五穀豐收。據說只要看到カセドリ的臉就會得到幸福,所以為了讓一直低著頭的カセドリ抬起頭來,大家會用很深的容器盛著酒或茶去招呼カセドリ。
  • 甑島のトシドン
    トシドン(Toshidon)其實是有著鬼相的神明,經常從天上眺望人間,特別喜歡小孩子,每年在除夕夜都會降臨山上,然後到訪各家懲治做壞事的小朋友。而在活動中,トシドン會由當地的青年或老人家扮演,到訪有著3到8歲的小孩的家,叱罵小孩「神會一直在天上看著你!」讓他們反省做過的壞事。而在懲罰過後トシドン也會稱讚小孩的優點,最後給他們送上年糕。通常扮演者會事先與小孩的家人串通,而小孩毫不知情,所以他們會信以為真,對自己平日的言行更為小心。
  • 薩摩硫黄島のメンドン這個活動在每年8月1日及2日舉行,首先一些年輕人會裝扮起來在街上表演八朔太鼓舞,隨後名為メンドン(Mendon)的神會出現揮舞樹枝來為路人驅逐妖魔鬼怪。
  • 悪石島のボゼ

  • 這是在日本的盂蘭盆節最後一天(舊曆7月16日)舉行的活動,當地的年輕人會戴上塗滿紅土及墨的面具,腰間圍著樹葉,而手腕及腳則貼上樹皮來扮演ボゼ。而其他島民會集合在公民館的廣場前進行盆舞,ボゼ出現在廣場時會追著人們跑,特別是女孩子。ボゼ可以驅除惡靈,對女性則有保佑懷孕的利益,隨著音樂的改變,ボゼ幾次追著人們跑後便會離去。
  • 宮古島のパーントゥパーントゥ是鬼神的意思,活動在每年舊曆3月末至4月初、5月末至6月初及9月吉日舉行3次,由當地青年扮演3名パーントゥ,他們會四處行走,而人們會抹上泥巴來保護自己來被妖魔所害。

認識完以上10個活動,你對哪一個最有興趣呢?事實上,不少活動正面對缺乏後繼者的問題,有些更曾一度停止舉行,幸而得有心之士支持而重新舉辦。希望這次登錄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後,每個活動都可繼續被重視與流傳下去。如果想要親身感受日本傳統文化,考慮一下來參加這些活動吧!

 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