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 15, 2018發佈於日本訊息:http://jpninfo.com/tw/71991
俗話說「不怕生壞命,最怕改錯名」,名字通常會跟隨我們一生,所以很多父母都會思前想後去為小孩改一個最好的名字。特別在日本這個幾乎只使用本名的國家,無論在學校、職場都是使用日文名字來稱呼(連Facebook也通常使用全名),也沒有自行改英文名的文化,所以父母所取的名字的好壞可能是會影響那個人的一生……
縰使名字很重要,日本近年還是有很多父母為他們的小孩改一個過分特別的“閃亮名字”(キラキラネーム)。到底他們改了什麼?又引來什麼爭議呢?現在就來看看吧!
“閃亮名字”是什麼?
你可能已經知道日本人的名字寫法跟讀音是分開的,同一個漢字可以取不同的發音。而根據日本戶籍法第50條與戶籍法施行規則第60條,雖然有設定小孩名字的常用漢字與人名用漢字的範圍,但卻沒有登錄名字的讀法,因此只要用上能使用的漢字,任何讀法都不受規範。
在這個法例下,日本人名字與讀法的組合千變萬法,因此有些想法跳脫的父母就想為小孩取一個浮誇獨特的名字,這種名字被統稱為「キラキラネーム」(Kira kira name),日語「キラキラ」有著閃亮的意思,而那些名字聽/看起來就像發出光輝一樣搶眼奪目。
“閃亮名字”的例子
“閃亮名字”分多種類型,以下為你逐一介紹:
- 無視字的相關讀音,使用跟字或詞語相關的意思為讀音
例子:寫作「柔風」,「柔」可讀作jyu或yawaraka而「風」可讀作fu或kaze,但父母卻取讀法為fuwa(ふわ),因日語「ふわふわ」(fuwa fuwa)有輕柔的意思,跟「柔風」相近,然而這種聯想法令人難以猜到名字的讀法 - 不完整地使用字的讀音
例子:寫作「心愛」,「心」可讀作shin或kokoro而「愛」可讀作ai或mana,但父母卻取讀法為kokona,取「心」的koko部分與「愛」的na部分,自行把讀音分割使人難以聯想到名字的讀法 - 使用英語意思的讀音
例子:寫作「光」,日語讀法原為hikari,父母卻取英語讀法為light - 使用物品的名字
例子:取名「檸檬」,使用英語讀法為lemon - 使用動漫、電玩遊戲的角色名稱
例子:取名「真理生」,讀法為mario,跟任天堂遊戲的瑪利歐相同 - 明明是日本人,卻取像是外國人英語名字的發音
例子:取讀法George(じょうじ)、Tyler(たいら) - 使用不適合的當名字的詞語
例子:寫作「愛保」,讀法為labuho(ラブホ),跟愛情旅館的日語發音相同
“閃亮名字”的爭議
取“閃亮名字”的好處是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,而且不會容易跟別人重複,有個性也很突出。然而,這也可能為小孩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,像是容易因名字而被人取笑、小孩長大後對於自己的名字感到羞恥、對就學、找工作等有壞影響等等。
為小孩取“閃亮名字”引起社會上很多爭議,其中一宗受矚目的事件為1993年的「惡魔」騷動。當時,一對父母為他們的小孩命名「惡魔」(悪魔)並向市役所提出出生證明,雖然這兩個漢字在規定範圍內,卻因濫用親權、有損兒童福利的可能性而遭駁回。最後父母堅持試圖使用「惡魔」的日語發音akuma作為小孩的名字,在跟政府屢次申告及修改下,最後以類似的發音aku,以漢字「亜駆」成功獲得認可。這件事曾引起日本廣大社會的關注與討論,被視為“閃亮名字”的原祖。
近日,日本藝人「りゅうちぇる」(ryucheru)亦因在電視節目上表示想為他即將出生的小孩取「リンク」(link)或「モナ」(mona)這兩個以片假名書寫、讀法像英語名字的“閃亮名字”而遭到抨擊,可見日本社會還是普遍不支持使用奇特的名字,對於這些名字存有偏見。
有人說名字是父母送給小孩的禮物,但如果這份禮物太過“閃亮”,很容易會變成了小孩的負擔,甚至是一生的陰影。你對日本這個取名字的文化有什麼看法?來跟我們分享一下吧!
One thought